何金碧:全球经济形势下,大宗商品服务商的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

2021-11-08 15:00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1.jpg

在主要经济体应对新冠疫情的救助政策扶持下,2021年全球进入了加速修复的时期,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收紧,美元指数(DXY)年内低点反弹,同时,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上涨,和国际上的暗流涌动相比,国内经济称得上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,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,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,因而中国经济的恢复不仅步子迈得快,而且根基稳。面对疫情,人民币整体处于升值通道,和经济的稳健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回暖密不可分,但人民币未来的下行风险也不可忽视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5.jpg

全球经济局势推高了大宗商品的价格,与此同时出现的“能源荒”状况,引发了缺电、减产和电价上涨,其影响已经溢出到有色金属等高耗能大宗领域,进而进一步推高大宗价格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一矛盾,全球难免出现大宗商品供应不足的风险。此外,如何在保证生产供应的同时,积极履行好节能减排使命,是摆在大宗商品行业面前的一道“必答题”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2.jpg

从短期看,减排措施会影响大宗行业的生产,但这种影响是一种“刮骨疗毒”式的重生,未来必将倒逼大宗商品行业实现结构优化、产能升级,这对于大宗行业而言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7.jpg

以铜为例,双碳大背景下异军突起的“两新”——新基建和新能源,会对铜的消费形成有效助推作用。据 SMM 统计,2021年,5G基建、充电桩、特高压、轨道交通等新基建对铜消费合计将达到13.89万吨,同比增长22.92%。随着新基建的全面铺开,未来对铜的消费量会更为可观。

新基建.jpg


再来看另一“新”——新能源。到2025年,国内新能源汽车耗铜量有望达到66万吨,较2020年增长2.7倍;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接近1900万辆,将拉动146.3万吨的精炼铜需求。

新能源.jpg

除了“双新”,绿色电力产业的逐步推广,同样利好铜的需求,最主要集中在光伏和风电两块。光伏方面,2025年对应的年度光伏装机耗铜量将达到69.6万吨,较2020年的53.6万吨上升29.9%;风电方面,至2025年,全球风电耗铜量将进一步从2020年的56.3万吨提升至84.2万吨,总体达到49.8%的增长,显示风电清洁能源占铜的下游需求比重进一步提升。

绿色电力.jpg

铜需求的提升,只是“双碳”为大宗行业带来需求的一个侧面,体现的是政策对大宗行业释放的全面利好。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及,大宗商品市场必然会与数字人民币进一步绑定,增强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如何借势发展,考验着大宗商品服务商的智慧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3.jpg

作为实体企业,要想在大宗商品的风浪中勇立潮头,除了通过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获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,还有两条路径是绕不开的:其一是应用“互联网+供应链金融”技术的风险管理,其二是进军上游,向更广阔的空间要利润。

风险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,很大一部分实体企业由于规模、经验等因素,难以有效利用风险管理为经营服务,甚至自身陷入风险,而这正是大宗服务商发挥自身“服务”功能的时刻。大宗服务商需要及时捕捉实体企业的这种需求,为实体企业保驾护航,对冲风险,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6.jpg

由于大宗商品使用量巨大,如果按照传统的融资模式,广大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正常融资。而“互联网+供应链金融”则把原有的“供应链”升级为“供应圈”,打造集数字技术、数据服务、商品交易及供应链金融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。让圈里所有参与者都能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。

和诸多行业一样,大宗行业的利润分配往往也存在“微笑曲线”效应,上游的供给往往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企业手里,中间的生产商竞争激烈,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,赢得更多话语权,就要向上下两头(主要是上游)进军。但企业可能由于自身经验不足,对各国相关法律不熟悉等因素而导致工作难以达成预期。对此,大宗服务商可以发挥自身在资源时空配置上的优势,为有志于“走出去”的大宗实体企业牵线搭桥,助力其他企业做大做强。

20211104迈科官微配图09.jpg

总而言之,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,“双碳”战略正在全面开展,为大宗行业赢得了难得的机遇,大宗商品服务商如能认清现实、扬长避短,就能发挥好市场与实体企业间的桥梁纽带功能,在为企业的全球资产配置保驾护航的同时,为国家的系列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